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厚植爱国情怀,8月21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教职工开展“光影回溯苦难史 红色教育铸师魂”主题观影活动,共同观看红色影片《南京照相馆》,于光影交织间回溯南京大屠杀那段沉重历史,深刻感受中华民族在苦难中顽强不屈的抗争力量。

影片以1937年南京沦陷为宏大历史背景,将叙事焦点浓缩于吉祥照相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怀揣明星梦的毓秀等一众普通百姓,原本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然而日军的铁蹄无情踏来,彻底改写了他们的命运轨迹。他们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日军屠城的罪证底片。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抉择,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没有丝毫退缩,毅然以自己的方式,用生命守护着底片,守护着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真相。
影片中,照相馆老板老金缓缓拉动幕布,祖国的壮丽山河一一展现——“这是北平故宫,杭州西湖,武汉黄鹤楼”,镜头扫过众人含泪凝望的脸庞,那句“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低吼,如重锤般敲击在每一位观影者的心上,影院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泣声。从最初的恐惧自保到最终的觉醒抗争,这些小人物的转变深刻昭示着一个真理:良知终会在黑暗中觉醒,平凡人亦能肩负起非凡使命。
南京,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城市,其历史呼吸常被形容为“过于沉重”,以至于人们往往忽略了它在伤痛中淬炼出的坚韧与韧性。电影巧妙地以“照相馆烟火气”为切入点,实现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对抗。阿昌的邮差编1213,恰与国家公祭日相呼应,他已然成为南京的化身。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选择市井小人物守护底片这一故事,无疑是对“南京只有悲情”这一片面误读的有力回应。南京的坚韧,无需靠展示伤疤来诉说;南京的温度,正源自于普通人用生活重建记忆的力量。
观影过程中,教师们眼含热泪、神情凝重,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苦难岁月,与先辈们同呼吸、共命运。此次观影活动,不仅是一次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课,进一步增强了学院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未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将持续创新学习形式,精心策划并开展更多富有意义的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