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基本介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始建于 1993 年,前身为工业外贸大专班,1996年正式招收本科生,2008年开启全球本硕招生。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5月整合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形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 两大专业方向。专业立足行业需求,依托航空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融合传统国贸与跨境电商的优势,形成 “国际化 + 航空特色 + 数字化” 的培养模式,致力于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跨境电商运营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18 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100% 教师具有行业背景,获得省级或校级一流课程等多项成果。国际贸易方向教师中,8人拥有海外访学或工作经历,多人入选省级智库专家、沈阳市优秀人才,并建成国际贸易、经济学、经济法三大课程团队。跨境电商方向师资由原市场营销专业骨干及跨学科教师组成,整合了其他优势师资力量加以充实,现有专任教师7人,5人具有海外背景,符合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需求,除承担本专业的本科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我校留学生的教学工作,其中辽宁省 “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2人,多名教师获跨境电商职业资格认证,并担任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等行业组织重要职务。此外,专业外聘3名企业实践导师,定期开展实习实践讲座,形成 “双师型” 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



专业建设举措
(一)课程体系创新
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构建 “国际化 + 航空特色”课程群,开设10 门双语课程(如国际经济学、跨境电子商务等),并融入航空航天概论、民航概论等特色课程,形成“理论 + 实践 + 特色”的三维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方向:以 OBE 理念为指导,整合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多学科资源,建设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平台,引入阿里巴巴 B2B 数据运营等实战系统,强化 “课证融通” 与 “课赛融合”,组织学生考取跨境电商运营、海外营销等职业资格证书。

(二)实践教学深化
打造 “模拟实训平台 + 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体系,依托经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与中航沈飞、沈阳远大集团、辽宁自贸投资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
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拓展兴城市路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沈阳瀚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沈阳连城国际贸易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以往学生只能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进行跨境电商店铺的运营,导致学生所学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沈阳瀚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多个速卖通店铺的真实账号,使学生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也有部分同学获得了境外买家的订单。






(三)校企协同育人
作为 “中国空中丝绸之路” 发起单位、辽宁省外贸联盟理事会单位,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开展 “3+1” 订单式培养,承办辽宁省外贸联盟校企合作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国际化与数字化融合
推进国际化合作,与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 “3+1”“3+1+2” 学位项目,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方向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利用信息技术重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跨境电商数据分析、数字化营销等能力。



专业建设成果
(一)专业荣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入选教育部首批 42 所招生高校,并在软科 2022 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获评 A 类。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 3 项,建成省级一流课程 8 门,获批省级新文科项目、教改项目多项。
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徐娴英教授主持的“道德行为互惠性助推的慈善捐赠长效机制研究”获批一般项目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国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研究项目之一,其立项标志着该研究领域内具有创新性和重要价值的课题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与支持。

(二)实践与竞赛成果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三年获国家级奖项 10 余项、省级奖项 80 余项。
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20 余个,学生就业率保持在 94% 以上,部分毕业生进入中航集团、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升学深造院校包括清华、北大、美国纽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三)社会影响力
本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被确定为沈阳市跨境电商政策支持项目(跨境电商人才培训类),并获得100万扶持资金。这是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实现高质量办学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将为积极构建跨境电商专业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大动力。目前资金以拨付学校,用于跨境实习软件购买,跨境直播间搭建等。

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咨询,多名教师担任辽宁省商务厅、沈阳市商务局专家,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

未来,专业将继续深化“国际化+航空+数字化”特色,推进新文科建设,培养适应全球化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